傩戏(德江傩堂戏)
德江县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德江县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唱多白少,善于通过大段叙事性唱词交待事件,展开矛盾,塑造形象。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一类剧目用端公调外,其他均唱本地群众熟悉的戏曲腔调。除湖南沅陵等少数地区用唢呐在句尾伴奏外,多数傩戏只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傩戏的脚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多数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人物按身份可分为文臣、武将、老翁、少妇、神仙等。表演的基本步法是男角走正步、罡步、女角走碎步、运步。由于傩戏是戴着面具表演,故动作幅度大,风格古朴粗犷。   由于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傩戏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地戏是由明初“调北征南”留守在云南、贵州屯田戍边将士的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种傩戏,没有民间生活戏和才子佳人戏,所演都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武打戏。而阳戏则恰恰相反,它是端公法师在作完法事后演给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所唱腔调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灯等民间小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戏传承困难。   德江县地处贵州东北部,古为南蛮之地,战国时代属巴、楚,元代以后设水特姜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置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清光绪八年(1882),安化县治所迁移于大堡,即今德江县城。民国二年(1913),安化县改名为德江县。   德江自古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使德江傩堂戏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是古傩的一种。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   傩戏是傩堂戏的主体部份,有正戏和插戏之分,共有八十多支,其中正戏16支。除傩戏之外,一般还要进行傩技(土家人称绝活)表演,项目由主家与坛班约定。在举行傩事活动前,土家族老师都要精心布置一个傩坛(傩堂),所以傩堂戏又称傩坛戏。傩坛布置精致,集编扎、剪纸、染印、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为一体。   德江傩堂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傩戏(德江傩堂戏)
分  类: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 德江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2-0653 李增旺 1950.12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02-0654 刘臣瑜 1930.10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安徽省池州市
02-0655 姚家伟 1965.08.16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安徽省池州市
02-0656 龙子明 1914.04 侗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侗族傩戏)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02-0657 龙开春 1930.06 侗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侗族傩戏)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02-0658 李福国 1963.11 土家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02-0659 张月福 1950.10 土家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德江傩堂戏) 贵州省德江县
02-0660 安永柏 1964.10 土家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德江傩堂戏) 贵州省德江县
03-1074 蒋品三 1921.11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恩施傩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04-1661 桂训锦 1939.03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德安潘公戏)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04-1662 苏立文 1941.05.04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梅山傩戏)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
05-2398 凌凤英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任庄扇鼓傩戏)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
05-2399 唐茂华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安徽省池州市
05-2400 邓玉书 土家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恩施傩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05-2401 龙景昌 侗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侗族傩戏)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05-2402 聂满娥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05-2403 王太保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临武傩戏)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
05-2404 杨朝忠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仡佬族傩戏)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 传统戏剧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传统戏剧 安徽省池州市
Ⅳ-89 傩戏(侗族傩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Ⅳ-89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Ⅳ-89 傩戏(万载开口傩) 传统戏剧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
Ⅳ-89 傩戏(仡佬族傩戏) 传统戏剧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Ⅳ-89 傩戏(鹤峰傩戏) 传统戏剧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
Ⅳ-89 傩戏(恩施傩戏) 传统戏剧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Ⅳ-89 傩戏(任庄扇鼓傩戏) 传统戏剧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
Ⅳ-89 傩戏(德安潘公戏) 传统戏剧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Ⅳ-89 傩戏(梅山傩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
Ⅳ-89 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 传统戏剧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