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太仓市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可算是江南丝竹的前身。它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和《云庆》等。聂耳曾改《倒八板》为《金蛇狂舞》,很快风靡全国;刘天华改编创作的《变体新水令》也早已成为乐坛名曲,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南丝竹音乐的产生和延续,对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及戏曲、民俗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江南丝竹是江南水乡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   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江南丝竹班社均自行解散。至今,70岁以上的老艺人已相继离世,后继乏人,加上传统曲目传谱很少,江南丝竹日渐濒危。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江南丝竹
分  类: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2-0280 陆春龄 1921.09.14 汉族 传统音乐 Ⅱ-40 江南丝竹 上海市
02-0281 周皓 1929.01.01 汉族 传统音乐 Ⅱ-40 江南丝竹 上海市
03-0841 周惠 1922 汉族 传统音乐 Ⅱ-40 江南丝竹 上海市
03-0842 沈凤泉 1934.01 汉族 传统音乐 Ⅱ-40 江南丝竹 浙江省杭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40 江南丝竹 传统音乐 上海市
Ⅱ-40 江南丝竹 传统音乐 浙江省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