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号子(黄河号子)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         江河号子是指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江河之中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的航段,行船极为困难,只能靠船工拉纤前行。船工号子也就随之丰富起来。根据行船状态的不同,江河号子可以分成多个类型,其中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和“拼命号”。   自古以来,黄河洪泛不断,中华民族先民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这就是最早的黄河号子。黄河号子在祖先的“杭育杭育”声中诞生,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完善,在沿黄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等。其中抢险号子又分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花号四种,主要用于打桩、拉骑马、拉捆枕绳、推枕等。夯硪号子也有许多种类,主要包括老号、新号、预备号、缺把号、紧急风、板号、大定刚号、打丁号、重叠号、二人对号等。   黄河号子有领唱、齐唱等演唱方式,它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在相对舒缓的劳动中,号子的“领句”、“和句”较长;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和句”都十分短促。多数时候,“和句”都是在“领句”唱完后接唱,但也有“和句”在“领句”结束前就进入的情况,此时两个声部构成重叠。紧张的劳动、沉重的负荷使黄河号子形成了以吆喝、呐喊方式演唱的特点,号子也就在黄河边民众一代代的吼唱中延续下来。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是黄河的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在黄河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机械化的发展,黄河沿岸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与农耕时代劳作技艺联系在一起的黄河号子发展停顿,传承乏人,现在掌握号子的人已多是八十岁上下,记忆清晰者寥寥无几。黄河号子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江河号子(黄河号子)
分  类: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5-2106 李富中 汉族 传统音乐 Ⅱ-98 江河号子(黄河号子) 郑州市金水区
严明军 汉族 传统音乐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Ⅱ-98 江河号子(酉水船工号子) 传统音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