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艺术(中州大鼓)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新乡县      中州大鼓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1606),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豫北地区独有的鼓、铙、镲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   据新乡县郎公庙镇赵堤村的天仙庙碑记载:万历年间(1606),为抗匪拒寇,村民捐资置鼓数面,用于鼓舞士气。清咸丰年间(1850),村民张万冕增置铙、镲、锣铜器,并组织了天地会、天爷会、火神会三个鼓队,中州大鼓初具规模。民国初年,中州大鼓又有所发展,村民张再富等改编传统乐曲,增添了虎头牌龙旗、灯笼等设备,并把鼓舞艺术用于祭祀和节日欢庆等活动中。   中州大鼓在鼓类艺术表演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一,鼓大。大鼓直径3.5尺,重五十余斤,该鼓在人背肩挎的鼓类中为最大,具有原始之美,气势磅礴,且鼓内有拉簧,敲打后发出的金属声十分悦耳。其二,谱独。鼓谱分为“大忽雷炮”、“小忽雷炮”两种。“大忽雷炮”鼓调厚重沉稳,节奏缓慢,鼓调复杂;“小忽雷炮”鼓调欢快,流畅,给人一种激情向上的感觉。全谱呈现重复递进的音乐结构,且铙、鼓有对话的独特意境。其三,舞特。舞镲闻鼓而动,完全踩着鼓点,快速变换各种舞蹈动作和造型。鼓舞在传统鼓舞的基础上,增加了巨鼓和空中鼓舞,视觉冲击、空间性、立体感强,鼓舞厚重。   中州大鼓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多变,地域特色浓郁,它以其特有的“声形结合”表演形式,明快富有朝气的节奏,体现了中原农民对社会的独特认知和感受,表现出他们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精神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城市化、城市趋同化的演进,中州大鼓这一鼓舞艺术保护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其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锣鼓艺术(中州大鼓)
分  类: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0882 刘耀文 1933.03.17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太原锣鼓) 山西省太原市
05-2134 赵满宗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汉沽飞镲) 天津市直辖区滨海新区
05-2135 张书社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常山战鼓)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05-2136 吴明昌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软槌锣鼓)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05-2137 杨仁和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花镲锣鼓)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05-2138 刘青云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
05-2139 刘震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河南省开封市
05-2140 李星光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中州大鼓)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
05-2141 汪道长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 湖北省鄂州市
05-2142 程勤祥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韩城行鼓)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
王国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河南省开封市
薛宗峰(薛宗锋)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洪玉卿 回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临清驾鼓)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123 锣鼓艺术(汉沽飞镲) 传统音乐 天津市直辖区滨海新区
Ⅱ-123 锣鼓艺术(常山战鼓) 传统音乐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Ⅱ-123 锣鼓艺术(太原锣鼓) 传统音乐 山西省太原市
Ⅱ-123 锣鼓艺术(泗泾十锦细锣鼓) 传统音乐 上海市直辖区松江区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 传统音乐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 传统音乐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Ⅱ-123 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传统音乐 河南省开封市
Ⅱ-123 锣鼓艺术(宜昌堂调) 传统音乐 湖北省宜昌市
Ⅱ-123 锣鼓艺术(韩城行鼓) 传统音乐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
Ⅱ-123 锣鼓艺术(云胜锣鼓) 传统音乐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Ⅱ-123 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 传统音乐 湖北省鄂州市
Ⅱ-123 锣鼓艺术(小河锣鼓) 传统音乐 重庆市直辖区渝北区
Ⅱ-123 锣鼓艺术(软槌锣鼓) 传统音乐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Ⅱ-123 锣鼓艺术(花镲锣鼓) 传统音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 传统音乐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
Ⅱ-123 锣鼓艺术(老河口锣鼓架子) 传统音乐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
Ⅱ-123 锣鼓艺术(八音锣鼓) 传统音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Ⅱ-123 锣鼓艺术(临清驾鼓) 传统音乐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