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丝弦(获鹿丝弦)
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

项目介绍

获鹿丝弦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40余年历史,是流传于石家庄、鹿泉(原获鹿县)、平山、正定、赵县等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又名弦索腔、四弦、女儿红,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和中路五大派支脉,获鹿丝弦属于中路丝弦。根据获鹿县志记载,获鹿是丝弦的发源地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前,从事丝弦表演的民间艺人靠撂地儿“唱饭儿”谋求生计,表演风格贴近生活,深受群众喜爱。七七事变前,丝弦艺人刘魁显、王振全(获鹿西龙贵人)创办了“玉顺班”。1937年,班社更名为“隆顺合剧社”。1947年,石家庄解放,获鹿丝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1957年,剧团进京演出,享誉京城。1959年,获鹿丝弦剧团的前身石家庄市丝弦二团划归获鹿县。 获鹿丝弦属于牌腔与板腔共存的综合体,其剧目主要是以越调为主。获鹿丝弦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其尾腔翻高的唱法,俗称“炸音”,为获鹿丝弦所独有,达到其他剧种不能达到的高度。获鹿丝弦表演追求热烈、奔放,生角与旦角崇尚技巧,表演细致;花脸动作富有张力,粗犷豪放;丑角表演诙谐、幽默。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石家庄丝弦(获鹿丝弦)
分  类: 表演艺术-曲艺-
申报地区: 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
认证级别: 省级

所在申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