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藏医尿诊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项目介绍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部分“南药”为基本药物,采用适应高原环境和游牧生活的行医方式,对高原缺氧环境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养生文化也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由于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山高水急,藏医药文化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比较明显,藏医的诊断、医技和药物常有地区和流派的差异,近几十年来随着藏医药事业的建设和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藏医药的继承和弘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公元8世纪,著名的藏医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刻苦钻研尿诊理论,积极实践,证明了尿液的颜色、性质、泡沫、气味等能够鉴别疾病的原理,并详细载入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藏医尿诊法最早起源于象雄,兴盛于吐蕃。随着藏民族的迁徙、文化的交流及与其他民族的融合,此诊断法传于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地和印度、尼泊尔、蒙古、不丹等邻国。
  藏医尿诊法是通过尿液的颜色、蒸汽、残渣物、浮游物、泡沫等特征来诊断疾病的藏医独到的诊断方法。尿诊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尿诊前一天开始不能食用改变尿液颜色的饮食或药物,也不能剧烈运动;二是尿诊的标本为清晨五点左右的尿液;三是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到和鉴别尿液中的残渣物和浮游物,尿诊应在早晨太阳光下进行;四是避免容器颜色改变尿色,标本应放置在白色的瓷碗中。尿诊具体有三个步骤,其一是热尿期,此时要看尿色、尿雾、尿味和泡沫;其二是消雾期,此时要鉴别尿液中的残渣物及浮游物;其三是冷尿期,此时要鉴别颜色的改变和冷尿的性质。通过以上的鉴别方法方能较好地诊断以“龙”、“赤巴”、“培根”和寒热症为主的各种疾病。濒危病人通过尿检能够评估预后情况。
  藏医尿诊法是藏民族长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经过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以及认识疾病、了解疾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现代医学所称的亚健康状态及神经官能症等病症都属藏医的“龙病”范畴,经藏医治疗疗效确切,可以说藏医尿诊在发展现代医学诊断方法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此独具特色的藏医尿液诊断法目前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从理论与实践技术上给予保护是必要的。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藏医药(藏医尿诊法)
分  类: 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医药知识和实践-诊断知识和实践
申报地区: 中国西藏自治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1451 格桑次仁 1965.08 藏族 诊断知识和实践 Ⅸ-9 藏医药(藏医尿诊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Ⅸ-9 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Ⅸ-9 藏医药(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 方剂配制方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Ⅸ-9 藏医药(藏医外治法) 治疗知识和实践 中国西藏自治区
Ⅸ-9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 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 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
Ⅸ-9 藏医药(藏药炮制技艺) 方剂配制方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Ⅸ-9 藏医药(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 方剂配制方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Ⅸ-9 藏医药(藏药珊瑚七十味丸配伍技艺) 方剂配制方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Ⅸ-9 藏医药(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 方剂配制方法 中国西藏自治区
Ⅸ-9 藏医药(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 方剂配制方法 中国青海省
Ⅸ-9 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 治疗知识和实践 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Ⅸ-9 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 治疗知识和实践 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Ⅸ-9 藏医药(藏医放血疗法) 治疗知识和实践 中国青海省
Ⅸ-9 藏医药(藏医药浴疗法) 治疗知识和实践 中国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