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广东剪纸)(广东省潮州市)
中国广东省潮州市

项目介绍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料纸、打铜、铜箔、朱砂年红染纸、花红染纸、染色纸等12行都蓬勃发展,店号数百家,工人近三千人,他们所生产的蘸料纸、各色染纸都是佛山剪纸的材料来源。
  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根据用料不同,又可分纯色料、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等九种。剪纸手法分为剪和刻两大类。剪,多为随意剪制,每次两三张,如礼品花、灯花、乞巧节的烛台花、香案花、饼花等即以此法制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张,粗犷的图案可刻50至100张不等,便于大量复制。佛山剪纸所用刻刀大小不一,一般系随意磨制而成,宽度从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余把。操刀时以握毛笔法持之,垂直切割,线条连接而不断,成型如网状。传统佛山剪纸以社情民意决定其内容和形式,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是永恒的主题,在民间极受欢迎,长期流行不衰。与此主题相应,佛山剪纸中以铜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也形成铜凿剪纸等独特的表现形式。现在佛山剪纸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为林载华等。
  佛山剪纸具有产业化的传统,加强对其挖掘和保护将有助于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形态,同时还可以繁荣民间文化市场,增强地域文化特色。但目前佛山剪纸专业人员队伍青黄不接,最具特色的铜凿剪纸由于工具散失、作为主要材料的铜箔不再生产而无法制作,加上老艺人退休或病故,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拯救。
  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潮阳剪纸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潮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以对称为主,结构严谨,饱满而不杂乱,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点,疏密有致,剔透玲珑。剪纸刀法精巧细腻,以阳剪为主,配合使用阴剪。阳剪的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的线条粗壮有力,再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表现力十分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阳区政府组织力量对潮阳民间剪纸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个花样,出版了《潮阳民间剪纸》一书。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阳剪纸作品入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博览》和《潮汕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等书。1997年,潮阳区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现在潮阳民间剪纸的主要传承人有张佩龙、蔡名英、李婵仙等。但健在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在75岁以上,迫切需要年轻人加入其中进行继承。
  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还有江根和、李木林、杨学友、罗瑞瑜、辜秋泉、谢楚周等尼姑带出的潮州剪纸艺人在当地剪纸创作中发挥作用。1962年后,因寺院僧尼无后,出家者少,潮州剪纸渐失传人。
  潮州剪纸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剪纸艺人往往有细致、豪放、秀逸等不同风格表现。以形式区分,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潮州民间剪纸艺人善于将三五张色纸叠在一起,灵巧地运使剪刀,以娴熟的技巧剪出各种花纹图案。如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剪刀味十分浓郁,富有装饰性。纯色剪纸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画稿,艺人们仅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这种匠心独运的剪法极富创造性,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重复的作品。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别有特色。
  潮州剪纸有一个品种称为“錾纸”,是将图案放在色纸或金箔上,用刻刀錾刻而成。“錾纸”又分衬色剪纸和写料剪纸。衬色剪纸先用金箔或黑纸刻出轮廓线,再用彩纸衬底;写料剪纸则用纯色纸或金箔刻画出形象的线条骨架,再用颜色彩绘衬底。錾纸工艺以饶平县镂金村的色錾纸最为著名,色錾纸俗称“大钱”,用于祭神祭祖或游神活动,内容以戏曲人物、鸟兽虫鱼、花卉博古、诗词书法等为主。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潮州剪纸已逐渐失去以往的生存环境,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不足十人,且年事渐高,传统的潮州剪纸后继无人,亟待抢救、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剪纸(广东剪纸)(广东省潮州市)
分  类: 传统手工艺-剪刻技艺-剪纸技艺
申报地区: 中国广东省潮州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Ⅶ-16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
Ⅶ-16 剪纸(中阳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
Ⅶ-16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辽宁省锦州市
Ⅶ-16 剪纸(扬州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Ⅶ-16 剪纸(乐清细纹刻纸) 剪纸技艺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Ⅶ-16 剪纸(广东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
Ⅶ-16 剪纸(广东剪纸)(广东省汕头市) 剪纸技艺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
Ⅶ-16 剪纸(傣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云南省
Ⅶ-16 剪纸(安塞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
Ⅶ-16 剪纸(广灵染色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
Ⅶ-16 剪纸(和林格尔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Ⅶ-16 剪纸(庄河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
Ⅶ-16 剪纸(岫岩满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
Ⅶ-16 剪纸(建平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
Ⅶ-16 剪纸(新宾满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Ⅶ-16 剪纸(长白山满族剪纸) 剪纸技艺 吉林省通化市
Ⅶ-16 剪纸(方正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
Ⅶ-16 剪纸(上海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上海市上海市徐汇区
Ⅶ-16 剪纸(南京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Ⅶ-16 剪纸(金坛刻纸) 剪纸技艺 中国江苏省
Ⅶ-16 剪纸(浦江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Ⅶ-16 剪纸(阜阳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安徽省阜阳市
Ⅶ-16 剪纸(漳浦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Ⅶ-16 剪纸(泉州(李尧宝)刻纸) 剪纸技艺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
Ⅶ-16 剪纸(柘荣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
Ⅶ-16 剪纸(瑞昌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Ⅶ-16 剪纸(莒县过门笺) 剪纸技艺 中国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Ⅶ-16 剪纸(滨州民间剪纸) 剪纸技艺 山东省滨州市
Ⅶ-16 剪纸(高密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Ⅶ-16 剪纸(烟台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
Ⅶ-16 剪纸(灵宝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Ⅶ-16 剪纸(卢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
Ⅶ-16 剪纸(辉县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
Ⅶ-16 剪纸(孝感雕花剪纸) 剪纸技艺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
Ⅶ-16 剪纸(鄂州雕花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湖北省鄂州市
Ⅶ-16 剪纸(仙桃雕花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湖北省
Ⅶ-16 剪纸(苗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Ⅶ-16 剪纸(庆阳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
Ⅶ-16 剪纸(包头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Ⅶ-16 剪纸(新干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
Ⅶ-16 剪纸(延川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
Ⅶ-16 剪纸(旬邑彩贴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
Ⅶ-16 剪纸(会宁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Ⅶ-16 剪纸(静乐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
Ⅶ-16 剪纸(桐庐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Ⅶ-16 剪纸(浦城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
Ⅶ-16 剪纸(水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Ⅶ-16 剪纸(定西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甘肃省定西市
Ⅶ-16 剪纸(回族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
Ⅶ-16 剪纸(蔚县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Ⅶ-16 剪纸(徐州剪纸) 剪纸技艺 中国江苏省徐州市
Ⅶ-16 剪纸(踏虎凿花) 剪纸技艺 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