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
中国河南省

项目介绍


  
  河南曲剧亦称“高台曲”,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式发展形成的。伴奏乐器原本只有坠子,登台表演以后逐渐增加曲胡、三弦、软弓京胡、手板、笙及古筝、二胡、琵琶等,同时也出现了武场乐器。曲剧音调优美,唱腔曲牌很多,常用的有【马头】、【阳调】、【汊江】、【诗篇】、【清江】、【银纽丝】、【满江红】等。根据剧情需要,一个唱调可以通过特殊的表现技巧形成具有不同情绪的唱法,如阳调有一般阳调、哭阳调、喜阳调、怒阳调、老阳调等十几种唱法,诗篇有硬诗篇与软诗篇两种唱法。这是曲剧演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其他剧种中极为罕见。曲剧的题材一般多为民间故事、家庭生活及男女恋情,擅演悲剧和小喜剧,唱、白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富于生活情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批代表剧目,包括《胡二姐开店》、《安安送米》、《小观灯》、《打灶君》、《李豁子离婚》、《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寇准背靴》、《下乡》、《赶脚》、《游乡》等,著名演员有张新芳、王秀玲、高桂枝、海连池、马骐等。
  曲剧是河南第二大剧种,除河南外,还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它至今创演不辍,因自然风趣、贴近生活而深受观众喜爱。但其后备力量也不能让人乐观,既缺乏好的接班人,又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在地方戏普遍不景气的大气候下,选拔好苗子,培养优秀演员和固定观众群,摸索成熟的市场运作方法及加强宣传等是曲剧生存发展的根本策略,有必要认真施行。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曲剧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戏剧-戏曲
申报地区: 中国河南省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1058 高桂枝 1940.02 戏曲 Ⅳ-68 曲剧 中国河南省
05-2379 张秋兰 汉族 戏曲 Ⅳ-68 曲剧 中国河南省
02-0599 王秀玲 1935.11.20 戏曲 Ⅳ-68 曲剧 中国河南省
02-0598 马琪 1923.02.20 戏曲 Ⅳ-68 曲剧 中国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