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笔,因产于徽州(今黄山市)而得名,又名“汪伯力笔”。2014年,由黄山市屯溪区申报的“徽笔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笔与徽墨、歙砚、澄心堂纸并称为徽州文房四宝。徽笔以“尖、齐、圆、健”四德著称于世,具有含墨量多,易开合,控制墨液,宜书宜画,并能充分体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效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笔的制作技艺相当考究,仅一个笔头的制作,就有72道工序之多。一般地说,徽笔制作技艺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部分,其水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毛料、叠毛、去油脂、去皮脂和绒毛、齐毛锋、配毛料、梳整毛片、卷制笔柱、扎笔根等;其干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笔杆、安装笔头、粘合笔头与笔杆、修笔头与定笔型、刻字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型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05-2884 | 杨文 | 男 | 汉族 | 乐器、文具等制作技艺 | Ⅷ-200 | 毛笔制作技艺(徽笔制作技艺) | 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Ⅷ-200 | 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 乐器、文具等制作技艺 | 中国上海市上海市黄浦区 |
Ⅷ-200 | 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 乐器、文具等制作技艺 | 中国江苏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