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项目介绍


  
  剔犀,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剔犀定型于宋代,其名称见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明代我国漆工唯一专著《髹饰录》也提及剔犀。我国著名学者王世襄等认为,剔犀主要产于山西省新绛县。
  剔犀是将朱、黑、黄等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约0.3—0.5毫米)后,用“V”形刀雕刻花纹,刀口处可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他雕漆和漆器截然不同。因其花纹刀口侧面处显现如同截开的犀牛皮质的断面层次,故名“剔犀”。同时,又因花纹多为回纹、云钩,流转自如,回旋生动,近代以来又称之为“云雕”。
  剔犀是我国漆器工艺生产中较为繁杂的一种髹漆工艺。它从木材选料到裱胎、灰胎、髹漆、制图、雕刻、推光等各个工艺流程都必须严格把关,都要有多年经验的艺人操作,特别是髹漆必须在潮湿、不通风、干净无污染的地下室中进行。一般的涂饰80道左右,上一道漆,阴干后再上一道,各种色漆每层都要上好几道,几十道漆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整体阴干后,放一段时间才能描绘图案和雕刻,每一个图案都要一遍一遍地雕刻、修整,直到深浅、宽度、厚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合格,而后再进行其他工艺。
  绛州的剔犀生产工艺经过几起几落,虽然目前已初具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剔犀的手工生产技艺十分繁杂精致,现在还无法用机械化作业替代,而全县从事剔犀生产的人才屈指可数,绛州剔犀仍然存在着濒临失传的危机。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
分  类: 传统手工艺-髹饰技艺-
申报地区: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4-1891 何俊明 1964.08 汉族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重庆市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潍坊嵌银髹漆技艺) 中国山东省潍坊市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广东省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