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装饰和修复还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装裱古代称为“裱褙”,亦称“装潢”、“装池”。这一技艺的出现,为保存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历经晋、唐、宋、元的长期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久负盛名的老字号装裱店“荣宝斋”的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具有自己独特、完备的工艺流程,是“京裱”最集中的体现,在全国装裱界独树一帜。
民国时期,中国的书画修复业曾形成以琉璃厂的玉池山房、大树斋和上海的汲古阁、刘定芝装池为代表的两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刘定芝装池、玉池山房等处的装裱高手都被请到故宫博物院,专门负责故宫所藏书画文物的装裱修复工作,先后修复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韩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一批国宝级书画文物,同时为故宫博物院培养了许多掌握古字画装裱修复技术的专业人员。
北京古字装裱修复技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拥有自己专门的工具、材料、款式和工艺。由于装裱修复技艺内容复杂,需要掌握不同朝代的绘画、纸张、绢缎等系列知识,学艺时间长,传承有一定难度,目前已濒临失传,需要积极加以保护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