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中国

项目介绍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兴盛于苏州地区。19世纪中叶,苏州评弹传入上海。随着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说书市场不断扩大,表演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轰动当时、影响后世的著名演员和流派。20世纪20年代前后,评弹活动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上海。

苏州评弹在上海仍以苏州话演出,音乐优美,唱腔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带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其演出常常采用说、唱、弹、噱、演等艺术手段,书词中的散文部分以“说”来表现,这称之为“表”和“白”,即以说书人的口吻叙述和描写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及其活动的环境;七字句为主的韵文则以“唱”来表现,且弹三弦或琵琶伴奏。评弹表演中一人演出称为“单档”,以三弦自弹自唱;两人演出称为“双档”,在场上分为上下手,各以三弦和琵琶自弹自唱,并相互伴奏。为增加趣味性,演出时在故事表白中穿插进戏剧因素,称之为“噱”。演员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表情,称之为“沿”,也称“做”、“学”。弹词艺人在长期演出过程中除发展了弹词演唱的“书调”外,还吸收《山歌调》、《乱鸡啼》、《费伽调》等牌子曲,丰富了唱腔音乐。评话表演以“说、噱、演”为主,长篇传统书目数量众多,约有五十余部,包括《三国》、《隋唐》等历史演义类,《施公案》、《七侠五义》等公案侠义类及《封神榜》、《济公传》等神话怪异类作品。弹词则以传奇故事类作品为多,其中蕴涵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心理,折射着人民群众的传统道德观念及生活理想,反映出江南地域的人文特征及价值观念。

苏州评弹书目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在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苏州评弹在上海的传承遇到一些困难,后继乏人,需加强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分  类: 表演艺术-曲艺-评书
申报地区: 中国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4-1700 江文兰 1932.11 汉族 评书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中国上海市
04-1701 赵开生 1936.01.26 汉族 评书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中国上海市
03-1157 余红仙 1939.11.28 评书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中国上海市
03-1156 陈希安 1929.01 评书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中国上海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评书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江苏省演艺集团) 评书 中国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浙江曲艺杂技总团) 评书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