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长沙花鼓戏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20世纪中叶,不同路子的花鼓戏因频繁的艺术交流而逐渐合流,舞台语言向长沙官话统一,形成较完备的长沙花鼓戏剧种。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约200余支。传统剧目多以表演“两小”(小旦、小丑)和“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创作演出的《喜脉案》、《乡里警察》、《作田汉子也风流》等剧目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进入当代,长沙花鼓戏的观众面日渐缩小,演出场地逐渐丧失,演出人才出现断层,主创队伍萎缩。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长沙花鼓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为保护单位。为弘扬湖湘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长沙花鼓戏,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将尽最大努力保护、传承这一艺术奇葩,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分  类: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1119 吕金玲 1915.02.15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安徽省宿州市
03-1120 周钦全 1925.09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安徽省淮北市
03-1121 迟秀云 1937.09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安徽省宣城市
03-1122 杨玉屏 1955.12.26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安徽省宣城市
03-1123 杨建娥 1945.05.06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南省常德市
04-1684 潘爱芳 1945.09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仙桃市
04-1685 杨小兰 1961.05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衡州花鼓戏) 湖南省衡阳市
04-1686 欧阳觉文 1942.12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05-2440 周玉玲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安徽省淮北市
05-2441 魏桂凤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05-2442 万保英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北省随州市
05-2443 曾美玲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05-2444 胡锐诗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襄阳花鼓戏) 湖北省襄阳市
05-2445 杜美霜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南省常德市
05-2446 廖寒梅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衡州花鼓戏) 湖南省衡阳市
05-2447 李小嘉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李赛俭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南省邵阳市
柳六荣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何相安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湖北省随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安徽省宿州市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安徽省淮北市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安徽省宣城市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北省随州市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邵阳市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常德市
Ⅳ-112 花鼓戏(荆州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北省仙桃市
Ⅳ-112 花鼓戏(襄阳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北省襄阳市
Ⅳ-112 花鼓戏(衡州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衡阳市
Ⅳ-112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 传统戏剧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
Ⅳ-112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传统戏剧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