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沪谚)
上海市直辖区闵行区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闵行区      沪谚是我国几大著名的方言谚语之一。其中心流行区是上海的陈行,故也有人称其为“陈行谚语”。近代以来,第一部地方性谚语集《越谚》于1918年问世后,《沪谚》于1921年在上海出版,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间谚语集,备受学界关注。内容涉及时政、修养、事理、社交、生活、乡土、生产、自然等大类,充满着历代当地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其编纂者胡祖德是上海浦东的陈行人,书中的两千多条谚语主要收集于陈行地区。陈行地区是上海十分典型的近郊农村,是传统集镇和村宅演变的缩影。明代万历年间逐渐聚集成市,清代咸丰年间起先后被称为陈家行、陈行乡、陈行镇等,2000年10月起归闵行区浦江镇。这里是“上海县城隍”秦裕伯的故乡,人称“穿靴戴顶之乡”。这里区划建置稳定,当地人长期“商不越苏杭,士总在故乡”,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空间。当地人生活态度乐观,话语充满机趣,各村宅都有不少能唱善说者。陈行谚语来自百姓生活,以极为朴实又充满机趣的言语,浓缩当地风土人情,评论世态善恶美丑,反映各自喜怒哀乐,调节周边人际关系,既富有口头文学的独特魅力,又凸显了当地百姓的智慧和美德。当地有几代“问俗闲翁”做了翔实的记录,使其传承更显有序、深入。   20世纪20年代的《沪谚》所载谚语,大多至今仍在陈行广泛流行和应用。涉及天文气象、生产生活、社会事象、男女老少、人生经验、劝譬颂祷、讥刺弊端、孩童孺教等,门类和题材甚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俚谚不断产生。2007年6月,陈行谣谚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谚语(沪谚)
分  类: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 上海市直辖区闵行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胡万·那仁拜 哈萨克族 民间文学 Ⅰ-125 谚语(哈萨克族谚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Ⅰ-125 谚语(陕北民谚) 民间文学 陕西省榆林市
Ⅰ-125 谚语(哈萨克族谚语) 民间文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