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江苏省南通市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三面环水,气候温和,风量、风速、风力较为均匀,非常适宜形体较大的板鹞风筝放飞。板鹞风筝因造型如一块平板,故名。其制作集中在南通市郊的闸东乡、闸西乡、秦灶乡和通州市的李港乡、刘桥镇、四安镇等地。   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繇”,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即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多个这样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风筝上缀满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哨口”由哨面和哨筒两部分组成。哨面通常用竹片或质地松脆的木块雕刻而成;哨筒分管状和球状两大类,管状哨口统称“哨”,古时多用竹筒内膜及鹅毛管等制成;球状哨口统称“口”,通常用葫芦、果壳、蚕茧等制成。标准的哨口板繇无论大小,均可承受5级以上风力,即使在7-8级大风中,仍可稳悬于数百米的高空,并发出美妙的声音。   南通板繇风筝的基本特征在于“哨口”设计,哨口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的差异,使发出的音量、音质、音调千变万化。南通市现有风筝爱好者两万余人,艺人千余名(其中雕哨艺人五十余人),主要传承人为王泽君、黄智灵、王德清、顾继荣、高焕文、高郁文、周广泉、郭承毅、高则先、高则菜、陆桂林、陆宝如等。近年来,李港乡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风筝之乡。但健在的“哨口”雕刻大师均年过半百,有的画师已年过花甲,能画会雕者越来越少,且小型的风筝展馆和风筝协会均属民间组织,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分  类: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 江苏省南通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1-0197 郭承毅 1945.02.09 汉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江苏省南通市
03-1345 韩福龄 1934.09.21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山东省潍坊市
03-1346 魏永珍 1943.05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 天津市直辖区南开区
04-1867 哈亦琦 1954.03.25 回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 北京市直辖区
04-1868 费保龄 1928.01.30 汉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 北京市直辖区东城区
04-1869 魏国秋 1961.01 汉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 天津市直辖区南开区
05-2781 孔令民 汉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 北京市直辖区
05-2782 张效东 汉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山东省潍坊市
杨红卫 汉族 传统技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山东省潍坊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传统技艺 山东省潍坊市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拉萨风筝) 传统技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北京市直辖区海淀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天津市直辖区南开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北京市直辖区东城区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北京市直辖区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