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和田赛乃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赛乃姆是一种大型的歌舞,在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影响广泛,在南疆、北疆、东疆各地都有流传。
由于它产生在不同的地区,人们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加上本地区的地名,如流行在和田的叫和田赛乃姆,流行在喀什的叫喀什赛乃姆,此外还有其他地方的赛乃姆,也有在其前面加入地名。更是由于和田赛乃姆与其他地区的赛乃姆相比有其独特之处,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田,古时候称之为“于阗”,赛乃姆是当时宫延中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或丰收后用于庆祝典礼而创造的一种歌舞表达方式,后来因时代的演变和发展,赛乃姆逐渐成为了当地群众不可缺少的有着别具风格的歌舞形式。
具体特征
( 一) 从赛乃姆的服装、舞具、腔调、女性优美的动作和男性粗广的舞姿就能表现出“和田赛乃姆”的独特性。其它地州的赛乃姆,妇女穿绣边坎间,长裙,戴花帽,男人穿绣花长领袖白衫衣,佩戴特制碎边腰巾和男式花帽。和田妇女以黑色长袍衬托着花边长裙,头戴白纱巾,头顶上又戴一顶直径约 7 -8 厘米的小黑帽,这种小黑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帽子,用一根针固定在头上的白纱巾上,使人们一看,便知道这是和田妇女。
( 二) 乐器伴奏是赛乃姆歌舞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疆各个地方的乐器大体都以打击手敲为主,有萨塔尔、弹布尔、热瓦普、艾捷克、都塔尔、竹笛、杨琴卡鲁和胡什塔尔等伴奏乐器。和田赛乃姆伴奏乐器中有一件与其他地州不同的乐器,那是就“巴拉曼”。它形状像十字架,用绿树叶为哨片,用葫苇棒为身的一种吹奏乐器,这种乐器是和田一位民间艺人在很早以前创造的,现已被公认为维吾族代表性乐器,通常在赛乃姆开始前的长腔中使用。
萨巴依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它的结构是在两根并排的木棍中部装一对大环,每个大环上又套有若干个小铁环,演奏时右手执木棍摇晃或碰击肩部发声。是跳民间舞时男演员用的边舞边奏的乐器。而和田赛乃姆的独特性表现在,乐舞开始前,女演员并成两排,头上顶着点着的蜡烛,盘腿坐在舞台中央,这时有一名女演员在巴拉曼的伴奏下,以散序拉开了剧幕,头顶蜡烛表达的意思就是远方的客人如果夜晚路过此地,以这些蜡烛的微弱光明来为这些客人照明。散序完了之后,她们就取下头上的蜡烛,载歌载舞。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Ⅲ-96 | 维吾尔族赛乃姆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Ⅲ-96 | 维吾尔族赛乃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 |
Ⅲ-96 | 赛乃姆(若羌赛乃姆)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
Ⅲ-96 | 赛乃姆(且末赛乃姆)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 |
Ⅲ-96 | 赛乃姆(库尔勒赛乃姆)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 |
Ⅲ-96 | 赛乃姆(伊犁赛乃姆)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Ⅲ-96 | 赛乃姆(库车赛乃姆) | 生活习俗舞蹈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