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临武傩戏) 
中国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

项目介绍

临武傩戏是在古代傩祭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剧形式,被称为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傩祭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表演的主要特征是角色头戴柳木制做的假面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现鬼神的身世事迹。其表演内容涉及民间信仰、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范畴。而临武傩戏与其他地区的相比,又具有自己的特色。2014年11月,“临武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临武县大冲乡油湾村“傩戏”,当地人称之为“神狮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方式,主要通过村落、家族或个人请愿、还愿来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祈愿的表达以“傩戏”这一娱神又娱人的戏曲形式为载体盛行起来,并口授心传,代代传承。


傩戏表演程式分为傩仪(也称傩祭)、傩舞和傩戏。每遇家宅不幸、人畜不旺、逢遇凶险或老人祁求高龄、满寿时要还“阳寿愿”;未满寿已逝的、寿期后要还“阴寿愿”;夫妇求子女、如愿后还“子童愿”等情况,即可举行傩仪活动。傩仪表演的程序有法师请神、念经、读愿牌、卜卦、开光点眼开启傩神面具,造桥拨兵,过参庙,游山和傩神落马归位。傩仪的整个过程弥漫着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映射出需求神佑的俗世心灵和试图改变命运的苦难诉求。傩舞、歌唱和对白贯穿在傩戏之中。傩戏是演员扮演神恩角色,演绎神的故事,有情节、有舞蹈、有对白和演唱,通过近乎人性的“神灵”故事表演,表达乡邻对神恩的感戴和敬畏,同时又借“神灵”的表演,增添应对苦难和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傩戏表演出神之前要请法师做佛事,之后由许愿方准备黄旗,带好三牲供品到路上来接,行人要避之。“神狮子”演员都是带着樟木面具表演,音乐高亢激昂,具有道教音乐元素,表现形式原始,情景人物丰富,主要人物形象源于神话,有夜叉、二郎神、关公、来保、三娘、土地、小鬼、猴王、狮王,表演活动一般在半夜开始,串村过巷,边唱边跳边念,狮猴嬉戏,尽显民间原始娱乐的古朴形态。傩戏表演过程中,佛、道、儒家文化交错渗透,具有浓郁神秘的楚巫文化色彩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被称为“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临武县大冲乡油湾自然村傩戏形成于大明成化年间,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逐渐恢复。傩戏每年只在正月表演,场地都在户外,且不固定。傩戏祭祀活动的“拨兵请神”在山上进行,程式中的“行程”必须要游村走巷,环山神游。祈福“斩小鬼”必须在村外三叉路口进行。傩戏忌讳女性参与,傩神角色无论男女,均由男性扮演。角色泛称“傩神”,均戴上民俗中具有驱邪作用的樟木雕刻成的面具。傩戏表演的背景布置、装饰、图案、经幡等都具有神异和通幽冥的意味。表演的进程伴有香烛焚烧、三牲果品呈供、酒茗的敬奉,渲染着浓郁的幽秘气息。这是傩戏的重要特征。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傩戏(临武傩戏)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戏剧-宗教祭祀戏剧
申报地区: 中国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5-2403 王太保 汉族 宗教祭祀戏剧 Ⅳ-89 傩戏(临武傩戏)  中国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安徽省池州市
Ⅳ-89 傩戏(侗族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Ⅳ-89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Ⅳ-89 傩戏(德江傩堂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贵州省
Ⅳ-89 傩戏(万载开口傩)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
Ⅳ-89 傩戏(仡佬族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Ⅳ-89 傩戏(鹤峰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
Ⅳ-89 傩戏(恩施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Ⅳ-89 傩戏(任庄扇鼓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
Ⅳ-89 傩戏(德安潘公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Ⅳ-89 傩戏(梅山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
Ⅳ-89 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
Ⅳ-89 傩戏(庆坛)  宗教祭祀戏剧 中国贵州省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