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抚顺市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均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秧歌艺人,很多民间艺人对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的今天,能够掌握传统秧歌技艺和纯正舞蹈风格的民间艺人已寥若晨星,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进行。   抚顺地秧歌,有时也被称为“鞑子秧歌”,是一种形成年代久远,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都极为浓厚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在今辽宁省抚顺满族发祥地一带。抚顺地秧歌形成于清初,一直流传至今。它与满族先世的民间舞蹈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据史书记载,唐代已有名为“踏锤”的舞蹈,明代有被称为“莽式”的歌舞,它们对抚顺地秧歌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抚顺地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旗装打扮的“鞑子官”和仅穿皮袄、斜挎串铃及各种生活和狩猎器具的“克里吐”(俗称“外鞑子”)。其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之类满族原始状态的生产生活,也有的系模仿鹰、虎、熊等动作,其中多有传统舞蹈的元素。秧歌动作中的蹲、跺、盘、摆、颤等姿态丰富、刚劲豪放,具有鲜明的渔猎生活和八旗战斗生活的特色。其伴奏音乐借用了满族萨满跳神的打击乐形式,有“老三点”、“七棒”、“快鼓点”等演奏方式,与汉族秧歌有较大区别。抚顺地秧歌自清代以来一直在抚顺地区流传,深得群众喜爱。据1986年调查,当时尚有50个秧歌队在活动,然而目前渊源和传承人谱系较为清楚的只有4个秧歌队。   抚顺地秧歌在民间流传久远。由于环境变化、老艺人数量减少等原因,经常性的抚顺地秧歌活动已难于开展,表演的走阵、动作也有逐渐被简化的趋势,正濒临消亡,需要大力扶持。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秧歌(抚顺地秧歌)
分  类: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 辽宁省抚顺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2-0332 周贺华 1938.09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02-0333 于振江 1944.08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02-0334 杨克胜 1946.08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鼓子秧歌)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02-0335 吴英民 1955.07.20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胶州秧歌)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02-0336 王发 1919.03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2-0337 鞠洪钧 1926.03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2-0338 李增恒 1928.11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03-0899 贺俊义 1939.11.21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03-0900 姚大新 1967.07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04-1541 赵凤岭 1946.10.02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北京市直辖区朝阳区
04-1542 秦梦雨 1938.10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05-2182 丁石锁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北京市直辖区
05-2183 盛玉宾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5-2184 于信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5-2185 魏建明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刘建平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滦州地秧歌) 河北省唐山市
修建国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李长喜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汾阳地秧歌)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
巴恒金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赵成海 满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吉林省吉林市
王元清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北京市直辖区
宋建亮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袁贵林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传统舞蹈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Ⅲ-2 秧歌(鼓子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Ⅲ-2 秧歌(胶州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传统舞蹈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Ⅲ-2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Ⅲ-2 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传统舞蹈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Ⅲ-2 秧歌(原平凤秧歌) 传统舞蹈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Ⅲ-2 秧歌(汾阳地秧歌) 传统舞蹈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
Ⅲ-2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传统舞蹈 北京市直辖区朝阳区
Ⅲ-2 秧歌(乐亭地秧歌) 传统舞蹈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Ⅲ-2 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传统舞蹈 北京市直辖区
Ⅲ-2 秧歌(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 传统舞蹈 天津市直辖区红桥区
Ⅲ-2 秧歌(滦州地秧歌) 传统舞蹈 河北省唐山市
Ⅲ-2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传统舞蹈 吉林省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