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临县      秧歌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秧歌不断吸收民歌、民间武术、杂技、戏曲等民间艺术的形式技巧,逐渐由一般的演唱发展成为集体性的歌舞表演。秧歌动作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奔放热烈,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清代以后在全国各地流传广泛,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舞蹈样式。   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大型民间歌舞,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迎神赛会和民间傩舞,主要在晋西吕梁山区的临县及其周边地区,包括离石的西山、柳林的北山、方山的西北部及与临县隔河相望的陕北佳县、吴堡一带流传。   临县伞头秧歌一般在街头和广场表演,秧歌队人数不定,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两三百人。演出时前有门旗、彩旗和鼓乐队开道,中有架鼓子和各种小会子表演,后队由龙舞、狮子舞收尾。所有参演者在伞头带领下踩着锣鼓唢呐的节奏尽情舞蹈,远望犹如一条欢腾的彩色巨龙。   伞头秧歌有三十多种舞蹈场图、十多首舞蹈曲牌和四十多种演唱曲调,舞蹈以架鼓子最具特色,一支秧歌队里可以有数架鼓子。架鼓子由担任打鼓的男角、担任拉花的女角和担任扇风的丑角组成,男角打鼓,动作粗犷有力;女角耍扇,表演细腻动人;男女互相挑逗,嬉闹传情,丑角再从中插科打诨,一次次将表演推向欢快的高潮。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伞头秧歌吸收各种民间艺术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社火秧歌中独树一帜,成为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临县伞头秧歌角色减少,曲牌流失,结构与内容变异,传人缺乏,面临生存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分  类: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2-0332 周贺华 1938.09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02-0333 于振江 1944.08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02-0334 杨克胜 1946.08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鼓子秧歌)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02-0335 吴英民 1955.07.20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胶州秧歌)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02-0336 王发 1919.03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2-0337 鞠洪钧 1926.03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2-0338 李增恒 1928.11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03-0899 贺俊义 1939.11.21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03-0900 姚大新 1967.07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04-1541 赵凤岭 1946.10.02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北京市直辖区朝阳区
04-1542 秦梦雨 1938.10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05-2182 丁石锁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北京市直辖区
05-2183 盛玉宾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5-2184 于信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05-2185 魏建明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刘建平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滦州地秧歌) 河北省唐山市
修建国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李长喜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汾阳地秧歌)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
巴恒金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赵成海 满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吉林省吉林市
王元清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北京市直辖区
宋建亮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袁贵林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传统舞蹈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Ⅲ-2 秧歌(抚顺地秧歌) 传统舞蹈 辽宁省抚顺市
Ⅲ-2 秧歌(鼓子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Ⅲ-2 秧歌(胶州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传统舞蹈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Ⅲ-2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Ⅲ-2 秧歌(原平凤秧歌) 传统舞蹈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Ⅲ-2 秧歌(汾阳地秧歌) 传统舞蹈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
Ⅲ-2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传统舞蹈 北京市直辖区朝阳区
Ⅲ-2 秧歌(乐亭地秧歌) 传统舞蹈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Ⅲ-2 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传统舞蹈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传统舞蹈 北京市直辖区
Ⅲ-2 秧歌(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 传统舞蹈 天津市直辖区红桥区
Ⅲ-2 秧歌(滦州地秧歌) 传统舞蹈 河北省唐山市
Ⅲ-2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传统舞蹈 吉林省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