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竹编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项目介绍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嵊州市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四明山西麓,竹资源丰富,且劈篾性能好,适宜发展竹编工艺。嵊州竹编遍布全市产竹区,上规模的有嵊州市区、苍岩、长乐、崇仁、黄浙、通源、石璜、甘霖等地。   嵊州竹编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1949年后,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1954年改为嵊县(州)竹器生产合作社;1959年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   嵊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七千余个花色品种。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步骤,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嵊州竹编有竹编模拟动物、漂白、花筋、蓝胎漆四个特色品种,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飞》、《苏武牧羊》、《昭陵六骏》等。竹编《九狮舞绣球》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深受好评;竹编《沧海还珠》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品,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嵊州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著称。编织方法粗细并存。细者能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能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竹编生产历史和江南农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线索。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嵊州工艺竹编厂已于2002年11月停产,嵊州竹编后继乏人,亟待抢救、扶持。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嵊州竹编
分  类: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1-0119 俞樟根 1932.11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嵊州竹编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03-1265 何福礼 1944.11.05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东阳竹编)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03-1266 宋增礼 1926.10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瑞昌竹编)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03-1267 牟秉衡 1939.10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梁平竹帘) 重庆市直辖区梁平县
04-1794 刘嘉峰 1946.04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05-2640 苏成军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舒席)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05-2641 陈清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安溪竹藤编)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05-2642 田先敏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瑞昌竹编)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05-2643 危禄绵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益阳小郁竹艺) 湖南省益阳市
05-2644 谭素娟 毛南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05-2645 陈云华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青神竹编)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
05-2646 赵思进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道明竹编)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丁志云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道明竹编)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胡正仁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竹编(东阳竹编)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吕成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1 嵊州竹编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Ⅶ-51 竹编(东阳竹编) 传统美术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Ⅶ-51 竹编(舒席) 传统美术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Ⅶ-51 竹编(瑞昌竹编) 传统美术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Ⅶ-51 竹编(梁平竹帘) 传统美术 重庆市直辖区梁平县
Ⅶ-51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传统美术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Ⅶ-51 竹编(青神竹编) 传统美术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
Ⅶ-51 竹编(瓷胎竹编) 传统美术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Ⅶ-51 竹编(益阳小郁竹艺) 传统美术 湖南省益阳市
Ⅶ-51 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传统美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Ⅶ-51 竹编(安溪竹藤编) 传统美术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Ⅶ-51 竹编(道明竹编) 传统美术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