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项目介绍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笙管乐”的主要组成部分。“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各地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祭祀、礼仪、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传承。
  “高桥村音乐”为僧传吹打乐,相传系由清康熙年间云游至此的正定大王庙乐僧广达和尚所传的佛乐演变而来,俗称“和尚经”。其演奏时由管子领奏,有3个和尚诵经,12个乐师演奏。
  高桥村音乐会靠家族方式传承延续,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尚姓人为主要乐师。尚家不仅世代精通“点笙”,且谙熟音律古韵,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桥村音乐流传久远而不走形。
  高桥村音乐属当地“北音乐”(又称“经”),有别于俗世民众自娱自乐的“南音乐”(俗称“会”)。北音乐乐器形制较小,音乐节奏较快,乐手着装也不同于“南音乐”。
  高桥村音乐原有曲谱3册,现仅存1册,收录乐曲47首,现乐手仅能演奏其中的二十余首,其中《锦堂月》等数支曲子为高桥村音乐会所独有。
  高桥村古乐较好地保存了近古民间吹打乐的原始风貌。同时,高桥村音乐中蕴含着当地民间音乐的成分,带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对研究佛教音乐与地方民间音乐的交融互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音乐-传统器乐
申报地区: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2-0304 尚学智 1947.03 传统器乐 Ⅱ-59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59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白庙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大兴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雄县古乐)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雄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张庄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东张务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