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项目介绍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的祭祀、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世代传承。
  流传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渠沟乡的小冯村音乐会是用于祭祀和丧礼仪式的一种乡俗雅乐,它创始于明代洪武年间,因是道家所传,俗称为“道乐”。小冯村音乐会吹奏谱使用“四一上尺工六五凡合乙”十个音符,同时采用平仄变声和阴阳变调技法及变化莫测的“那口”垫音,使音乐更加悠扬动听、卓尔不俗。
  小冯村音乐会采用大工调(降B调)演奏,其乐曲由传统曲牌和自身独有的曲目两大部分组成,涉及祭祀礼仪、道场规范、故事传说、封建宗法、军政事务、自然生态、节令、动物、景致及人物事迹等多方面的内容,目今尚有9支套曲、6支大板曲和三十多支小曲存世。音乐会使用的乐器包括小管、笙、笛子、引铃、云锣、木鱼、小镲等,另外还使用鼓、铛子、大镲、大铙、小铙等打击乐器,整个演奏阵容由八支管、八支笛、八攒笙、两架云锣、一只木鱼、一副引铃加全套打击乐器组成,共有三十多人参加演奏,具有阵容庞大、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小冯村音乐会的代表性乐曲有套曲《颜回》、《小花园》、《骂玉郎》等。
  小冯村音乐会以特有的方式在民间传承延续,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为民俗学、民族音乐学及音乐史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材料。如今,传统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逐渐发生变异,在此环境背景下,小冯村音乐会的生存发展及传承情况不容乐观,需要有关方面认真制订措施加以保护扶植。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音乐-传统器乐
申报地区: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59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白庙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大兴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雄县古乐)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雄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张庄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东张务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Ⅱ-59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Ⅱ-59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Ⅱ-59 冀中笙管乐(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