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项目介绍

光山花鼓戏是流行于信阳市一带的戏曲剧种,原为说唱艺术形式。打五件,特制的木架上挂有5件乐器,一个演唱者边打边唱,后来发展为二人对唱,分角色演唱,主要是生、旦、丑3个角色。清光绪年间,光山县已经有了杨堤盛花鼓戏班。2014年11月,光山花鼓戏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地区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


花鼓戏由说唱转为戏曲至迟在清光绪年间已经完成,以后便成为流行于大别山一带的戏曲剧种。光山花鼓戏虽属于一个地域性的地方小戏,但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不仅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而且吸收了流行到当地的弋阳腔和柳子戏的音乐和表现方法,拥有丰富的音乐语汇。道白使用地方方言、俚语,加上演唱时的帮腔,生活气息浓郁,活泼热闹,很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光山花鼓戏有传统剧目200多出,多是反映民间生活,宣传传统道德,具有趣味性的剧目。一个花鼓戏班社一般只有七八人,服装道具简单,适用于上山下乡演出。光山花鼓戏已经没有专业表演团体,名老艺人相继去世,剧目不断减少,亟待扶植和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戏剧-戏曲
申报地区: 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5-2441 魏桂凤 汉族 戏曲 Ⅳ-112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Ⅳ-112 荆州花鼓戏 戏曲 中国湖北省
Ⅳ-112 花鼓戏 戏曲 中国安徽省宿州市
Ⅳ-112 花鼓戏(安徽省淮北市) 戏曲 中国安徽省淮北市
Ⅳ-112 花鼓戏(安徽省宣城市) 戏曲 中国安徽省宣城市
Ⅳ-112 花鼓戏(湖北省随州市) 戏曲 中国湖北省随州市
Ⅳ-112 花鼓戏(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戏曲 中国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Ⅳ-112 花鼓戏(湖南省邵阳市) 戏曲 中国湖南省邵阳市
Ⅳ-112 花鼓戏(湖南省常德市) 戏曲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
Ⅳ-112 花鼓戏(荆州花鼓戏) 戏曲 中国湖北省
Ⅳ-112 花鼓戏(襄阳花鼓戏) 戏曲 中国湖北省襄阳市
Ⅳ-112 花鼓戏(衡州花鼓戏) 戏曲 中国
Ⅳ-112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 戏曲 中国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
Ⅳ-112 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戏曲 中国
Ⅳ-112 花鼓戏(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戏曲 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