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项目介绍


  
  小红门“地秧歌”是流传于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地区的一种传统秧歌舞蹈,全称为“太平同乐秧歌圣会”。该会保留至今的一面会旗上,有“左安门外红寺村太平同乐秧歌圣会诚起于乾隆二年”字样。该秧歌会有严格的会规、风俗和礼仪。会中人员以满族人居多,均由男子组成。
  小红门地秧歌主要在逢年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中表演。秧歌队由21人组成:扮演陀头、小二哥、文扇、武扇、渔翁、樵夫各2人;打锣、打鼓者各4人;击大号(大锣)者1人;旗手2人;挑幄(笼晃)2人。地秧歌表演以舞蹈为主,并辅以歌唱。
  过去,该会经常为大型庆典及祭祀活动表演,如农历正月二十五红寺村举行的祈求上天保佑庄稼丰收的“祭天仓”活动时,“添仓”(添仓就是指多收粮食,别让粮仓空着的意思)仪式完毕后,要表演地秧歌。目前,该会只将节日庆典活动延续下来,祭祀活动并没有延续。
  过去小红门地秧歌表演是唱舞结合。目前,会唱的人已寥寥无几,表演时已经不唱了。秧歌会中还存有大量的秧歌词,但没有唱谱,已濒于失传。据老艺人称,小红门地秧歌曾有64套表演套路,目前保留下来的也只剩22套了。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舞蹈-生活习俗舞蹈
申报地区: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4-1541 赵凤岭 1946.10.02 汉族 生活习俗舞蹈 Ⅲ-2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Ⅲ-2 秧歌(抚顺地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辽宁省抚顺市
Ⅲ-2 秧歌(鼓子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Ⅲ-2 秧歌(胶州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Ⅲ-2 秧歌(海阳大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
Ⅲ-2 秧歌(陕北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Ⅲ-2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
Ⅲ-2 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Ⅲ-2 秧歌(原平凤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Ⅲ-2 秧歌(汾阳地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
Ⅲ-2 秧歌(乐亭地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Ⅲ-2 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