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艺术(八音锣鼓)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项目介绍

八音锣鼓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音乐。根据制作材料的性能及发音原理,分为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八类。锣鼓柜又称八音柜。2014年11月,“八音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锣鼓柜多用酸枝、花梨等木料做成,四边配有柱子,上面配有丝绸绣花的华盖柜子,其顶盖、柱子、周边再饰以雕刻的各种花纹图案,或历史人物、或楼台。锣鼓柜为长方形,犹如古代新年的花轿,高度一般在1.2米至1.8米间。

锣鼓柜演奏分行奏和坐奏两种,又以行奏巡游最具特色。顺德锣鼓柜演奏时还会演奏当地“大棚”曲目,每年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九是锣鼓柜巡游活动的高潮期,锣鼓柜巡游时,帅旗在前,罗伞在后,横旗分列在左右。锣鼓柜由4人抬着行进,持大钹者在左,大锣者在右,掌板者在柜后。

现时所见的锣鼓柜以演奏纯打击乐为主,过去的锣鼓柜所演奏乐器与古老的粤剧所用乐器大致相同,通常演奏人是左手执乐器,右手拉弦,弹拨,配合吹奏、敲击等乐器边演奏边行进。

据记载,八音锣鼓起源于明末清初,最初出现在广东海陆丰一带,清道光末年在珠三角粤语地区流行。顺德八音锣鼓历史可追溯至清末,现存“鸣盛铜台”锣鼓柜于同治八年(1869年)购置,当时已是旧货翻新。民国时期,顺德八音锣鼓盛极一时。

这项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曾盛极一时,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应邀赴广西梧州游行演奏,获“两粤升魁”锦标,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充满岭南气息的顺德风情。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锣鼓艺术(八音锣鼓)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音乐-传统器乐
申报地区: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123 锣鼓艺术(汉沽飞镲) 传统器乐 中国天津市
Ⅱ-123 锣鼓艺术(常山战鼓) 传统器乐 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Ⅱ-123 锣鼓艺术(太原锣鼓) 传统器乐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Ⅱ-123 锣鼓艺术(泗泾十锦细锣鼓) 传统器乐 中国上海市上海市松江区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 传统器乐 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传统器乐 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Ⅱ-123 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传统器乐 中国河南省开封市
Ⅱ-123 锣鼓艺术(宜昌堂调) 传统器乐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
Ⅱ-123 锣鼓艺术(韩城行鼓) 传统器乐 中国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
Ⅱ-123 锣鼓艺术(云胜锣鼓) 传统器乐 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Ⅱ-123 锣鼓艺术(中州大鼓) 传统器乐 中国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
Ⅱ-123 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 传统器乐 中国湖北省鄂州市
Ⅱ-123 锣鼓艺术(小河锣鼓) 传统器乐 中国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
Ⅱ-123 锣鼓艺术(软槌锣鼓) 传统器乐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Ⅱ-123 锣鼓艺术(花镲锣鼓) 传统器乐 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Ⅱ-123 锣鼓艺术(大铜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 传统器乐 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
Ⅱ-123 锣鼓艺术(老河口锣鼓架子) 传统器乐 中国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