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柳林花鼓)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项目介绍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从原始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后世的流风遍及大江南北,华夏鼓舞始终一脉相承,绵延不绝。中华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舞蹈姿态各异,种类千差万别,其中较为典型的形态即有腰鼓舞、蹩鼓舞、花鼓(灯)舞、木鼓舞、长鼓舞、扁鼓舞、铜鼓舞、龙鼓舞、扇鼓舞、黄泥鼓舞、象脚鼓舞、猴儿鼓舞、花鞭鼓舞、竹鼓舞、铃鼓舞、羊皮鼓舞等多种。
  柳林花鼓是“鼓子秧歌”的一种,其最初表演形式为“地秧歌”,后逐渐发展演变成“走街秧歌”。柳林花鼓约起源于清朝初年,所演绎的故事起源于《水浒》,百姓将宋江、吴用等化装成花鼓艺人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与本地流传的鼓子秧歌结合,变成固定表演形式延续下来,最终发展成“柳林花鼓”这种独特的民间舞蹈。目前,它仅存于山东省冠县柳林镇,演出范围及于周边的临清、聊城的数十个乡镇和河北馆陶等地。
  柳林花鼓原来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表现梁山好汉一路载歌载舞、化装进城的情形;第二部分表现他们劫法场营救卢俊义的战斗场面。现在保留下来的仅是第一部分。
  柳林花鼓由舞蹈和武术融合而成,文武兼备、粗犷豪放,泼辣火爆。从艺术角度看,柳林花鼓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在形形色色的“鼓子秧歌”中独树一帜,而且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唱词中充满了当地百姓的俗词俚语,对于研究当地民间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柳林花鼓在冠县当地享有很高声誉,历史上一直是临清庙会的重点节目。新中国成立初期,柳林花鼓曾在华东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并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近年来,柳林花鼓的艺人队伍日益老化,传承面临危机,前景堪忧,亟待抢救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鼓舞(柳林花鼓)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舞蹈-生活习俗舞蹈
申报地区: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42 鼓舞(花钹大鼓) 宗教祭祀舞蹈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
Ⅲ-42 鼓舞(隆尧招子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
Ⅲ-42 鼓舞(平定武迓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Ⅲ-42 鼓舞(大奏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Ⅲ-42 鼓舞(陈官短穗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Ⅲ-42 鼓舞(八卦鼓舞)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Ⅲ-42 鼓舞(横山老腰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
Ⅲ-42 鼓舞(宜川胸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
Ⅲ-42 鼓舞(凉州攻鼓子)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
Ⅲ-42 鼓舞(武山旋鼓舞) 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Ⅲ-42 鼓舞(万荣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Ⅲ-42 鼓舞(土沃老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Ⅲ-42 鼓舞(稷山高台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Ⅲ-42 鼓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 宗教祭祀舞蹈 中国吉林省吉林市
Ⅲ-42 鼓舞(花鞭鼓舞)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