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凉州攻鼓子)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

项目介绍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从原始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后世的流风遍及大江南北,华夏鼓舞始终一脉相承,绵延不绝。中华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舞蹈姿态各异,种类千差万别,其中较为典型的形态即有腰鼓舞、蹩鼓舞、花鼓(灯)舞、木鼓舞、长鼓舞、扁鼓舞、铜鼓舞、龙鼓舞、扇鼓舞、黄泥鼓舞、象脚鼓舞、猴儿鼓舞、花鞭鼓舞、竹鼓舞、铃鼓舞、羊皮鼓舞等多种。
  凉州攻鼓子是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的杨家寨。历史上,四坝镇自汉初至唐、五代时期都是北方众多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明朝以后又有山西、江浙等地汉人迁入,所以,此地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地。可以说,攻鼓子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融并蓄而生的独特西部鼓舞艺术。
  凉州攻鼓子是古代出征乐舞的遗存,所有动作皆体现出“攻”的特征。表演者均为男性,几十至数百人不等,两人为一对,八人为一组,头戴黑幞帽,上插两支野鸡翎,帽边插扇形白纸花,身穿黑色“十三太保衣”(夸衣),足蹬快靴,腰挎红色鼓子,双手握鼓槌。攻鼓子的基本打法可用“双手胸前画弧线,交错击鼓轮换翻。上步踏地凭脚力,挺胸抬头身不弯”四句口诀加以概括,表演中显现“两足对垒”、“展示三军”、“四门斗敌”、“登高望远”、“套莲花”、“挂阵”等阵形,充分体现出古代武士英勇剽悍、勇往直前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威武雄壮而又神秘莫测的美感,在当地有沙漠“黑旋风”之誉。
  凉州攻鼓子集娱乐性、艺术性、地方性、自发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认同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凉州区文化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攻鼓子得到了很好的挖掘整理。1996年9月,凉州攻鼓子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群星艺术节民间鼓舞大赛,获得银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凉州攻鼓子已很少能引起当地年轻人的兴趣,部分青壮年攻鼓子表演骨干外出经商、打工,分散各地,老艺人年事日高,无法演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攻鼓子的传承与发展。有关部门应迅速制定计划,抢救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舞蹈艺术。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鼓舞(凉州攻鼓子)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舞蹈-生活习俗舞蹈
申报地区: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0926 杨门元 1959.10 生活习俗舞蹈 Ⅲ-42 鼓舞(凉州攻鼓子)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42 鼓舞(花钹大鼓) 宗教祭祀舞蹈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
Ⅲ-42 鼓舞(隆尧招子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
Ⅲ-42 鼓舞(平定武迓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Ⅲ-42 鼓舞(大奏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Ⅲ-42 鼓舞(陈官短穗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Ⅲ-42 鼓舞(柳林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Ⅲ-42 鼓舞(八卦鼓舞)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Ⅲ-42 鼓舞(横山老腰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
Ⅲ-42 鼓舞(宜川胸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
Ⅲ-42 鼓舞(武山旋鼓舞) 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Ⅲ-42 鼓舞(万荣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Ⅲ-42 鼓舞(土沃老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Ⅲ-42 鼓舞(稷山高台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Ⅲ-42 鼓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 宗教祭祀舞蹈 中国吉林省吉林市
Ⅲ-42 鼓舞(花鞭鼓舞)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