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横山老腰鼓)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

项目介绍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从原始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后世的流风遍及大江南北,华夏鼓舞始终一脉相承,绵延不绝。中华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舞蹈姿态各异,种类千差万别,其中较为典型的形态即有腰鼓舞、蹩鼓舞、花鼓(灯)舞、木鼓舞、长鼓舞、扁鼓舞、铜鼓舞、龙鼓舞、扇鼓舞、黄泥鼓舞、象脚鼓舞、猴儿鼓舞、花鞭鼓舞、竹鼓舞、铃鼓舞、羊皮鼓舞等多种。
  横山腰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小场腰鼓、四人腰鼓、老腰鼓、新腰鼓几种类型。流传在陕北地区的横山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是现存唯一的老腰鼓,其产生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它主要分布于横山县的芦河川、小理河川、大理河川、黑木头川流域,而以南塔乡张村地村最具代表性。
  陕北横山老腰鼓通常以舞队方式出现,表演形式包括单人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等。舞队由伞头、鼓子手、腊花、杂色丑角等组成,其中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自由洒脱,在场面上频繁穿插;腊花含嗔带羞,舞步轻盈,与鼓子手成双配对,眉目传情,增添了表演的艺术感染力。横山老腰鼓以虎撑、伞、腰鼓、鼓槌、铰子、旋子为主要道具,基本动作包括二脚不落地、三脚跳步、二转身、蹬腿打、踹腿打、过堂对打、缠腰对打、过堂连身转打等,主要场子有枣梳子倒开花、黑驴滚昼、黑虎掏心等。
  横山老腰鼓长期保持着原生态的打鼓技法,在服装、道具、扮相、舞蹈动作等方面都极具特点,显示出豪放、粗犷、激越、诙谐的传统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横山老腰鼓在全国性和省级的民间文艺汇演中屡屡获奖。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横山老腰鼓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极大挑战,亟待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抢救保护。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鼓舞(横山老腰鼓)
分  类: 表演艺术-传统舞蹈-生活习俗舞蹈
申报地区: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0925 李成元 1954.12 生活习俗舞蹈 Ⅲ-42 鼓舞(横山老腰鼓) 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42 鼓舞(花钹大鼓) 宗教祭祀舞蹈 中国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
Ⅲ-42 鼓舞(隆尧招子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
Ⅲ-42 鼓舞(平定武迓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Ⅲ-42 鼓舞(大奏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Ⅲ-42 鼓舞(陈官短穗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Ⅲ-42 鼓舞(柳林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Ⅲ-42 鼓舞(八卦鼓舞)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Ⅲ-42 鼓舞(宜川胸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
Ⅲ-42 鼓舞(凉州攻鼓子)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
Ⅲ-42 鼓舞(武山旋鼓舞) 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Ⅲ-42 鼓舞(万荣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Ⅲ-42 鼓舞(土沃老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Ⅲ-42 鼓舞(稷山高台花鼓)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Ⅲ-42 鼓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 宗教祭祀舞蹈 中国吉林省吉林市
Ⅲ-42 鼓舞(花鞭鼓舞) 生活习俗舞蹈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