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项目介绍

婺源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茶叶产地依山傍水,滩环深溪,壁生云海的优越自然环境,湿润肥厚的土地,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公元760年前后,茶圣陆羽论述茶叶出产地时,称“歙州茶生婺源山谷”,表明婺源当时已是歙州的主要产茶地。公元865年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记载:“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制造方法如《茶经》所说,采之、蒸之 、捣之、拍之、穿之、封之制成饼茶。

明代炒青茶代替了蒸青茶,沈周在其《论介茶别论后》写到:“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其名大噪”。婺源及休宁当时都属安徽新安郡。婺源绿茶在松萝茶制造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如:小锅杀青、小桶揉捻、干燥低温长烚等特点。

婺源绿茶,每年在“春分”前后开园, 开园第一天篮底垫红纸,进园放鞭炮。采摘时,按一芽一叶标准;清明后,按一芽二叶标准,坚持分期分批采,先发先采,后发后采,不符合标准不采。采下的鲜叶不过夜,采用独特的手工技艺进行制作,具体程序为:摊青,晾去茶片表面水份;用铸铁锅杀青,每锅二斤;清风,杀青叶在篾盘中扬簸几次,清除碎片灰尘;热揉,在中间附有棱骨的篾盘中揉捻,热揉能揉出茶汁;烘或炒坯,揉叶及时上竹制烘笼烘或锅炒坯,然后分初干、再干。

婺源绿茶采用了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使绿茶既有碧绿的色泽,紧细圆直的外形,又有香高味浓醇的内质。早在公元1127年,南宋建炎初年《京史·食货志》记载,婺源的“谢源”茶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与紫笋、阳羡、日铸、双井、黄龙诸名茶齐名。1915年,婺源绿茶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

为做大做强茶产业,近年来婺源把绿茶产业作为全县三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打造,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16.5万亩,其中良种茶园7万多亩,已颁证的有机茶基地5万多亩。所生产有机茶品质优良,大部分销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其主要品种有:仙枝、丫玉、茗眉、毛尖、云翠等等。

分类及认证

项  目: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分  类: 传统手工艺-农林产品加工技艺-制茶工艺
申报地区: 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认证级别: 国家级

所在申报地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5-2845 方根民 汉族 制茶工艺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 制茶工艺 中国浙江省金华市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 制茶工艺 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 制茶工艺 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 制茶工艺 中国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河南省信阳市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制茶工艺 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制茶工艺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