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陕西杖头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和我国民间之宗教、民俗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陕西木偶戏源远流长,从文字记载和出土的文物考察,木偶起于周,承于汉,盛于宋,自元、明、清以来均有流行,它原是一种宫廷艺术,子宋元戏剧出现后,由于伶人直接表演戏中人物,唱腔更加丰富动听,从而取代了木偶戏在宫廷中的地位,木偶戏逐渐衰落下来,但因它几千年来深受群众喜爱及其演出形式的简便灵活,一直流传于民间。
陕西杖头木偶分布于全省各地,尤其是关中地区班社众多,还有汉中的洋县商洛的丹凤县和洛南县等。民国时期著名的杖头木偶班社有:蓝田县胡曹娃秦腔木偶班、丹凤县成顺班、鸿禧社木偶班、长安县王麻子及其子王来来木偶班、江东木偶班、兴平县桑镇祝原木偶班、乐育社木偶班、兴平县田阜乡木偶班、洛南县刘中喜木偶班等。
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陕西的木偶艺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木偶班社近80个,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扶助木偶艺人成立了长安木偶剧社和和平木偶剧社,长安剧社改为国营,更名为陕西省傀儡艺术剧团,后又更名为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
杖头木偶在陕西最为流行,当地人称“跑台子”.它的显著特点是:木偶的头部多用木头雕刻而成(后增加了纸质头),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合理变形,使角色的特征更加突出、鲜明。木偶表演时,既可以由操纵杖头木偶的人自己边舞边唱,也可以由他人在幕后配唱。而且木偶戏可以表现出许多大戏舞台上真人无法表演的高难度动作如“孙悟空”的“腾云驾雾”等。
杖头木偶演唱的主要形式是用秦腔演唱。角色上可分为生、旦、净、丑。配乐有文武场面。所用乐器的曲牌、板路与秦腔大戏相同。
陕西杖头木偶最具特点的是“内杆木偶”既手棍在衣服内的木偶,是由中棍(一个长约80公分,直径3公分上粗下细的松木棍,在顶端75公分处横装一个长20公分,宽8公分,厚2公分的木板做肩膀。肩膀的中心有一方孔的前面有一小圆孔供木偶头部的眼线和嘴线通过),手棍(两根长75公分,直径1公分左右的实心竹子,竹根朝下,在竹梢的66公分处弯曲30度,顶端各装一木头刻制的拳头,拳头分左右手。中心有一圆孔以备安装把子、道具等)。
陕西木偶头的制作:首先选用柳木或杨木雕刻成周长为八寸的头型,然后经过细胶泥土和稀胶水敷于偶头外面,填平有伤痕之处,打磨后根据剧中人物的特点进行着色彩绘而成。
木偶表演是一门托举艺术,陕西杖头木偶是以左臂举中棍(也叫命杆),右手操纵手棍。左手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将木偶中棍握在手心,大拇指从中棍的后面将其顶住,食指用于挂住木偶眼线和嘴线,右手操纵手棍是将两只手棍分左右放在中棍之后,根部放在手心,由大拇指、食指掌握木偶的右手棍,中指和无名指掌握木偶的左手棍,随着木偶动作的幅度,两个手在棍在右手中可长可短,可高可低。
乐器主要有四面鼓(即报鼓)干鼓,战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铙(也称铰子)小铙(也称煽子)板胡、二胡,洋琴、斗翁、大提琴、笛、唢呐、号等。
雕刻工具有:斧子、刨子、铁尺、凿子、扁铲、砂纸、木锯等,刻刀(大中小)、木杆、锥子。
绘画工具有:颜料(黑色、黄色、红色各种料颜料)狼毫笔。
道具服饰有:生、旦、净、丑,各种角色的假发、服饰、头饰。
代表剧目:
《斩李广》剧情简介:周厉王时,李广征番凯旋回朝,厉王摆宴庆功。国舅马鸾不服,与李斗殴,李打掉马鸾门牙。马怒,与妹马妃谋害之,进谗于厉王,王立斩李广。其弟李刚打朝,杀死马鸾熊妹,厉王亲祭李广,加封李刚,事方休。
《打镇台》剧情简介:明朝神宗年间,八台总镇李庆若之子调戏民女,户部尚书文庆抱打不平,失手打死李庆若之子。李庆若奏于圣上,交华亭知县王镇审理。李仗势欺人,大闹知县公堂。王镇以大闹公堂之罪,将八台总镇李庆若饱打一顿,并以智勘明。此戏又名《秋江月》。其中《打镇台》一折久为流行。
《斩黄袍》剧情简介:宋太祖纳韩素梅为妃,其兄韩龙依仗国舅之势横行,遭北平王郑恩痛打,韩龙入宫与妹计议,趁太祖酒醉将郑斩首,郑妻陶三春起兵围困汴京,驸马高怀德闯宫杀死韩氏兄妹,宋太祖于城楼脱黄袍抛予陶三春,陶万刀剁袍泄愤,退兵。?此剧又名《斩郑恩》、《桃花宫》。
《周仁回府》叙述明朝奸相严嵩的干儿子严年垂涎于杜文学之妻,遂诬告杜文学并将其流放岭南。杜文学临行前将妻跪托于义弟周仁。杜文学门客奉承东告密,严年赐官周仁令其献嫂。周仁与妻暗中计议,以妻扮其嫂,献于严年,自己携嫂出逃。妻至严府,杀严贼不成,自杀身亡。后杜文学冤雪释归,见周仁,怒责。杜文学之妻出面痛说原委,真相始明。《悔路》是其中一折。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Ⅳ-92 |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 |
Ⅳ-92 | 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
Ⅳ-92 | 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
Ⅳ-92 | 木偶戏(辽西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辽宁省锦州市 |
Ⅳ-92 | 木偶戏(邵阳布袋戏) | 木偶戏 | 中国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 |
Ⅳ-92 | 木偶戏(高州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 |
Ⅳ-92 | 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广东省潮州市 |
Ⅳ-92 | 木偶戏(临高人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海南省 |
Ⅳ-92 |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四川省 |
Ⅳ-92 | 木偶戏(石阡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贵州省 |
Ⅳ-92 | 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陕西省 |
Ⅳ-92 | 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 |
Ⅳ-92 | 木偶戏(孝义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
Ⅳ-92 |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
Ⅳ-92 | 木偶戏(单档布袋戏) | 木偶戏 |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
Ⅳ-92 | 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 |
Ⅳ-92 |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 | 木偶戏 | 中国 |
Ⅳ-92 | 木偶戏(文昌公仔戏) | 木偶戏 | 中国海南省 |
Ⅳ-92 | 木偶戏(三江公仔戏) | 木偶戏 |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 |
Ⅳ-92 | 木偶戏(海派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 |
Ⅳ-92 |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江苏省演艺集团) | 木偶戏 | 中国 |
Ⅳ-92 | 木偶戏(泰顺提线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 |
Ⅳ-92 | 木偶戏(廿八都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
Ⅳ-92 | 木偶戏(广东木偶戏) | 木偶戏 | |
Ⅳ-92 | 木偶戏(揭阳铁枝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广东省揭阳市 |
Ⅳ-92 | 木偶戏(中型杖头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
Ⅳ-92 | 木偶戏(平阳木偶戏) | 木偶戏 |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